人物
时段
朝代

孟子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目錄類
傳記類
正史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別集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之所喧传。足以观平日持养之一端。天地感应之所验。而亦非所以语我公所立之为大也。昔朱夫子尝为陈公疏下。 高东溪
记妥灵之堂曰。虽其所学所行。未尽合于孔子。然其志行之卓然。亦足以为贤者之清。而使百世之下。闻其风者。 …… (第 330L 页)
伤。呜呼尚飨。
祭李晚读斋(浩)
呜呼惟公。奋畎亩而从正师。无愧张思叔之高风。叩阊阖而斥邪教。自比 高东溪
之峻节。董邵南之固穷读书。刺史讵识其潜德。焦伯强之教人有法。乡闾咸诵其遗烈。呜呼若公者。岂非所谓下代 (第 332H 页)
葬会。各寻归路。詹溯又倍异时矣。玆被洞阴友左顾。承拜手命。敬审其间行次泮中。旅候有相。矍铄老翁。倡率 高彦先
辈人。料理陈少阳故事。信知天地苦楚之极。不无一线生气唤醒群动者。甚恨衰颓匏系。无以佐下风之万一也。俯 (第 153H 页)
门生往来讲学。为今日之幸。此非不然。但昏聩已甚。无以发挥道义。开悟人心。此却可愧也。尝读朱子大全。称 高东溪。(名登。字彦先。)
学博行高。议论慷慨。口讲指画。终日滚滚。无非忠臣孝子之言。舍生取义之意。闻者凛然。魄动神竦。区区虽未 (第 110L 页)
之后明矣。不知当如何。
别集一卷十二板老先生。 劄疑名伯熊。德修族父兄。号东溪。 按下十三板。有贤兄 东溪先生。
遽启手足之语。东溪。是德修族兄。劄疑父字。当删。○十七板少顷。 劄疑谓少待时日也。 按顷乡本作须。故 (第 477L 页)
 持身不谨或罹殃。脩短非专系彼苍。莫把万金躯命重。自同狂瞽立岩墙。
寄诸儿
江湖清旷。与在其处狭陋时。气味自别。欲起数间屋于玩龟东边。为啸傲之地。而尘冗纷纷。那可久得闲放于此处也。
寄诸儿
熟读论孟二书。不患术业之不长进也。如携朋友访风景等事。一切停废。末路人心不佳。言语恐惹闹。不但虚度光阴之为可惜也。
寄诸儿
熟读孟子数百遍。从头至尾。句句字字。须以段段烂熟为限。学业之不及人。不患矣。 高彦先
云。修学须是出于本心。不待父师督责。造次不忘。寝食在念。然后可成功。此言甚好。须心体而力行之。
寄诸 (第 429H 页)
静。可以为法者。心诚慕效。以治吾之偏处。则是谓能学矣。不然则虽尽读五车书。只是口读。与不读何异哉。 高彦先
曰修学须是出于本心。不待父母先生督责。造次不忘。寝食在念。然后可成功。此言甚好。若迫于父母先生之督责 (第 67H 页)
士之请。冒撰南冥文字也。敢用圣人百世师之文。若此一句。只见于孟子之书。则何敢如此引用。惟朱夫子用之于 高彦先
祠记。故虽用之于南冥。而无所嫌矣。今山岳之说。执事既用之于用处。愚之褫借而用之。未见其为大罪也。凡此 (第 510L 页)
 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或云物则以本为重。故先言本。事则以终为重。故先言终。鄙意必是互文法。未知如何。
立言之际。自然互换成文。来喻甚当。其曰事则以终为重者。愚不识其何谓也。若果如此则章句何以先释知止为始能得为终耶。此等拘泥之论。寻常所未晓也。
答金休伯(始镔○甲辰)
执事以剡溪公事。因本家指。猥有所属托。窃以剡溪杀身成仁之烈。实有廉顽立懦之风。昔 东溪高公彦先
同陈少阳上书。请斩六贼。既又抗论朝堂。大为秦桧所忌恶。徙容州以死。朱夫子为文以记其事。许之 (第 139L 页)
以贤者之清百世之师。至立庙以祀之。矧今剡溪所树立。其感愤激烈。视死如归。又不但如 东溪
所成就而已乎。若使斯人者出于朱子之世。其见许以百世之师。而张大之尸祝之无疑矣。惜乎。世无大人先生为之 (第 140H 页)
学者。则诚以专骛外攘。为今日痼弊。苟得遇一个半个。以此为口实而有助于横流之遏。则自知其幸而已。
   高东溪
祠记云云 (第 374L 页)
高东溪
祠记。果以夷惠者流。为百世师。而亦言其中字之弊矣。然其正意。岂真谓中行终不可蹈而遂以学夷,惠者。为胜 (第 374L 页)
于诵法孔子者耶。窃谓一时人物之论。与万古学方之训。要当有别。盖论人物已定之品格。则取其彼善于此。故曰虽 东溪
亦可为师。指学问至善之标准。则恐其失中而趋偏。故谓夷,惠为隘与不恭。言固各有攸当。而听言贵乎能择。大 (第 374L 页)
学之止至善。中庸之道中庸。朱子既为章解句释。其所剖析。极于毫釐矣。寻常雅言及接引后学。论及此旨。亹亹谆复。不一而足。顾未尝劝人以理会。 东溪
记则学者之所宜刳心。固有所在。而乃其所愿。舍孔子而其谁耶。圣贤衰世之意。固未易知。若过为揣量。谓衰世 (第 374L 页)
效。其有补于世教。诚不为少。 中庙之所以慇勤褒赠。以为人臣忠义之劝者。夫岂偶然也哉。在宋靖康绍兴间。 东溪先生高公登
慷慨有高行。尝拜疏请诛六贼。既又与秦桧不合。夺职 (第 213H 页)
何。而古人之言曰。凡学者。所以学为忠与孝也。学求如是而已。则又何歉于殊途而同归也。朱夫子尝记漳州州学 东溪高公
之祠而曰。孟子论夷惠。以其道不同于孔子而不愿学。一朝慨然 (第 101H 页)
 第七签。
天阏其年。改以未见其止。其下添入惜矣未究四字。承之以天阏其年为一句。未知如何。○允矣玄石一句。改以哿矣诸贤如何。
末签所引韩志。诚然矣。至于龟山之铭。则其称道甚重。若以朱夫子所疵病者观之。则亦恐文定称之已过矣。况五峰所与文定问答者。特未谙其命意之所自而问之耳。非以其文为不足也。且其文之用不用。

只系于杨氏子弟而已。于五峰何关焉。抑未知五峰有所主张于其间耶。其说见于何处耶。此等事虽小。系是穷理之一端。敢以奉质。伏望详教也。至于泰山乔岳一段。盖有说焉。记昔此汉尝以岭士之请。冒撰南冥文字也。敢用圣人百世师之文。若此一句。只见于孟子之书。则何敢如此引用。惟朱夫子。用之于 高彦先
祠记。故虽用之于南冥而无所嫌矣。今山岳之说。执事既用之于用处。愚之褫借而用之。未见其为大罪也。凡此所 (第 282H 页)
士之请。冒撰南冥文字也。敢用圣人百世师之文。若此一句。只见于孟子之书。则何敢如此引用。惟朱夫子用之于 高彦先
祠记。故虽用之于南冥而无所嫌矣。今山岳之说。执事既用之于用处。愚之褫借而用之。未见其为大罪也。凡此所 (第 20L 页)
敬义谆谆语学者。所谓一息尚存。不容少懈者耶。孟子曰。圣人百世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朱夫子取此语以称 东溪高公。
倘使夫子复起。则先生脚下。其不用此语乎。抑否乎。必有能识之者矣。铭曰。
天赋之高。襟怀无累。洒洒落落 (第 314H 页)
。考见其父潜谷所辑松京志。果有两义智。金公极以鑴为奸邪。沂川洪公。亦斥之。)二十六板高公祠语(朱子谒 东溪高公登
祠文。惟是先生。刚方之操。鲠切之言。一视夷险。之死不变。所谓一世之伟人。非独一乡之善士也。其敬仰高风 (第 343H 页)
子尝以杨龟山之出处为疑。)○五峰(止)问答。(胡文定子宏。号五峰。有龟山志铭辩。见伊洛渊源录。)九板 高彦先
祠。 (第 395H 页)
(彦先
名登。即 (第 395H 页)
东溪高公。
)○褫借用之。(玄石撰尹状。用岩岩乔岳之语。先生答拯书。中以为尊仰和叔。实如乔岳。此所谓褫借。)十板 (第 395H 页)
相后也几千百年。地之相距也几千百里。而苟其志与道。有相符者。则以匹夫而追配古圣人之行不僭也。故朱子记 东溪高公
祠而称贤者之清。盖取诸孟氏之论伯夷。 正宗十三年。追锡遁庵徐公先生秩。于是九皋祠成。扁之 (第 635L 页)
为元祖。而太师之后子姓昌显。有右相文坦公讳汉功。花原君讳仲达。德业风节。为胜国名臣。我 宪文王世。有 东溪先生
讳涛。大司谏 赠天官卿。享浣溪祠。于公为五世祖。高祖讳克敩。曾祖讳斗兴。祖讳嶷亨。考 (第 142L 页)
乃敬。星州人。锄斋应俞后。居丹溪。早谢举业。专意经学。从大山游。先生推许之。
权梧潭讳必称字子平。安 东人。东
溪先生涛后。居丹溪。登 (第 174H 页)
之意起头。则全篇必有隐语微辞。使人迷悯者。而篇中何句何语。有髣髴于三疾者乎。末引圣人百世师之说。继以 高东溪
祠记为言。而微致然疑之意。是非以先生比 (第 663L 页)
东溪
而犹不欲明言者耶。此彼中所以有不满之意也。曰 (第 663L 页)
东溪
岂易言哉。朱子以先生称之而拟之于圣之清者。则 (第 663L 页)
东溪
岂易言哉。然若尤翁之意不然。盖曰先生固百世师也。而孟子既以称之于圣人。则以称圣人者称先生。有所不敢。 (第 663L 页)
朱子又以称之于 东溪。
则以称 (第 663L 页)
东溪
者称先生。又未知如何也。故致两难之意而拟先生于圣人 (第 663L 页)
东溪
之间。其所致意引重。尤有别于凡称百世师也。不以吹索之心而舒究文理则可知也。彼中有言眉文中未安处。删削 (第 663L 页)